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,氢燃料电池汽车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的“终极解决方案”,其优势显而易见:
首先是充值里程。例如,现代氢燃料电池汽车NEXO就配备了三个同型号的储氢罐。在70Mpa(国际标准)压力下可装载约2kg氢气。官方测试结果显示,满载情况下NEDC可持续行驶866公里左右。它已经摆脱了电池的体积和重量,未来提升续航能力的难度也比锂电池汽车小很多。此外,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控制整车重量方面也有优势,从另一个角度优化了行驶能力。
二是能量补充时间。一般来说,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满氢气所需的时间为3至5分钟,比锂电池汽车的充电时间要短得多。
第三,低温是锂电池的一大杀手,而氢燃料电池的续航能力不会受到温度的影响。在一些高原地区,通过空气压缩机的调节即可正常行驶,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耐用性可达16万公里/10年。
第四,氢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可达50%以上,这是锂电池和传统汽油、柴油无法比拟的。
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长期使用带来的环境压力,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新能源高效利用势在必行。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上述优点使其在清洁能源汽车方面大有可为。另外,能源来源众多,不会受到传统能源的限制。因此,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虽然是一个新兴产业,但却变得非常火爆。预计到2020年,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将爆发式增长;保守估计,到2025年将超过3万;到2030年,预计将达到数十万。
目前国家政策非常强劲。 《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蓝皮书》提到,到2030年,我国将建设1000座加氢站,建设10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。并且在2019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,也首次写入氢能源,要求推进充电、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。对氢燃料汽车的支持不仅在国家层面得到表态,以上海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也明确提出了支持和相关支持。到2030年,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制造达到国外同等水平,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将超过3000亿元。 《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》中发布。此外,国内20多个省市相继发布氢燃料汽车相关政策。上海、北京、广东、江苏可能迎来最先发展。
中国浙江,H2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运营 | H2燃料电池客车投入运营,中国上海 |
虽然氢燃料电池汽车能够达到零排放,将成为能源革命的最终目标,但其面临多重制约,极大制约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进程。
首先,由于贵金属催化剂的使用和规模化,燃料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。氢气的生产和运输还需要考虑成本、节能、政策、模式等诸多因素。无论是技术突破,还是整个行业的发展,都无法在短期内完成。
其次,技术尚未成熟,其安全性屡遭质疑。挪威、美国、韩国接连发生的氢气爆炸仍令人担忧。
第三,目前我国氢能技术由于质子交换膜、催化剂、空气压缩机等技术原因尚不具备量产能力。目前仍依赖进口。目前使用的氢能技术都是多年前的技术,氢能新技术还没有完全成为主流、规模化应用技术。